返回资讯

谣言热榜 | 不懂雾化的家长都被这条朋友圈套路了!

呼吸家资讯 2018年01月16日
656
谣言热榜 | 不懂雾化的家长都被这条朋友圈套路了!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


近期在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



这个帖子里宣称“雾化里的成分都很可怕”、“雾化对宝宝的伤害甚至比输液还要大”等。


看到这样的消息,大家也不愿意多查一下,多想一番,长按转发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岂不知在发送那一瞬,雾化没有成为魔鬼,雾化的言论倒真成了魔鬼。


↓↓↓



抗生素被妖魔化
激素被妖魔化
疫苗、雾化同理



而这则消息,使医生们大为恼怒,北京和睦家的意大利华裔医生更是在微博上发文,怒斥消息发布者的险恶用心。




就这样,那些被朋友圈疯传的“雾化有害健康、是医院赚钱的杀手锏”被啪啪打脸,而“雾化”也终于含冤得雪。


虽然这事也暂告一段落,但其实很多家长对雾化还是有疑问的,好多家长都不知道雾化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伤害等。正因为对雾化的不了解,才会使得存心不良的人趁虚而入,让谣言四起。


首先这个谣言有两点需要肯定


◆   国家禁止输液——是的,国家禁止门诊输液,急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除外。


◆   雾化吸入的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黏液融解剂、抗生素、联合用药——完全正确,雾化吸入的药物确实是这几类药物。


看来,造谣者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那这则谣言的漏洞是什么呢?


◆   雾化比输液更有害——凭什么说雾化比输液更有害?是因为雾化吸入的那类药物,所以雾化比输液有害吗?难道这些药物是毒药,还是你比国家药监局更懂药呢?


◆   不输液就远离了抗生素——我想应该没有哪个医生在让患者雾化的时候,会跟患者说不输液就是远离抗生素吧。那孩子经常用的头孢克肟颗粒算不算抗生素呢?


◆  中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比输液伤害更大,更直接——如果说“卖萌”是指刻意显示自身的萌的话,那么这句话简直就是在“卖娇”了。说雾化都伤娇脏的话,其他的治疗方法岂不是要伤“全脏”了?


雾化安全吗?


当然安全。雾化治疗中,药物是以气溶胶(即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颗粒)形式进入呼吸道,其用药量是其他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用药量很少,防止药量过多对宝宝造成负担或伤害。


① 雾化药物并无抗生素,庆大霉素之类抗生素早已停用


如今雾化用药主要有三类: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剂。庆大霉素之类的抗生素早前有被用于雾化治疗,但是现在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目前的雾化用药,都是具有针对性的用药,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② 激素吸入量很少,会很快被代谢分解掉


上文提到,雾化药物中有一类为糖皮质激素,例如“布地奈德”,它是一种新型的表面糖皮质激素,激素的用量很小,几乎不产生副作用,而且很快被新陈代谢掉,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如“和睦家的意大利华裔医生”所言,此类激素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只要注意让宝宝在雾化后漱口就好。


或许很多宝妈会问,对于孩子的各种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等,为什么很多医生会给出雾化方案?


这是因为,相较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等,雾化——


1.  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起效快,效果更好。

2.  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副作用小。

3.  使用方便,在家也可以做。


若把口服药和静脉给药比喻成“狂轰乱炸”,那么雾化吸入就是“定点打击”,是在对患处直接下药。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与口服药、针剂疗法相比,具有疗效迅速、无创伤、不良反应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儿全身治疗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不吃药不打针,便可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等疾病。


有的妈妈说宝宝雾化了但没效果


这种不理解也是导致谣言产生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是治疗没效果,而是大家太急切。

有些雾化治疗的周期是比较长的,比如感染后咳嗽,治疗要持续3周用药,而经常有些家长带着宝宝来医院做了3天雾化,后面就不见人影儿了。辗转反复了好一阵子,宝宝病情变得更严重了又来看,此时的治疗难度比第一次就大得多了。

同理,很多疾病都需要讲疗程,循序渐进,不明显≠没疗效!


雾化是一种常规的、很有用的治疗方式,夸大雾化对孩子健康的伤害,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误导大众的做法。


【呼吸家公众号爱心服务】
1、每晚7点-9点可回复公众号咨询医生。
2、回复:小报,查看以往答疑热点小报合辑。
3、回复呼吸家公众号:“哮喘1”或者“哮喘2”或者“慢阻肺”任意一个关键字,都可以把相应的科普宝典抱走哟~


如何早日控制哮喘和慢阻肺?这里有答案,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呼吸家。“呼吸家”是一个专注哮喘和慢阻肺管理的平台,提供最全面的调理方案、健康常识和呼吸慢病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