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哮喘、慢阻肺、咳嗽、鼻炎 每周必知的小常识(二十)

呼吸家资讯 2017年09月07日
519
关于哮喘、慢阻肺、咳嗽、鼻炎 每周必知的小常识(二十)

小儿发烧首选物理方法


很多孩子一感冒就发烧,一发烧家长就心慌。小儿与成人不同,成人烧到39℃就受不了,而孩子一烧就是39℃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吃感冒药,尤其是多种感冒药不能同时服用,那样引发的不良反应会更多。这个时候,首选的方法是物理降温,即用酒精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大腿窝、胸口等处,还可外用药安乃静滴剂滴鼻、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门。再就是选择经典安全的退烧药,如老药阿司匹林及扑热息痛片等;而止咳药尽量选用由甘油、蜂蜜和柠檬等制成的简单止咳糖浆。


鼻炎”就得用消炎药?


很多鼻炎患者要求使用消炎药(抗生素),这种想法也是不全面的。正如前面所讲,鼻炎的种类有很多,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或伴有细菌感染的鼻炎,抗生素才是有效的,能起到杀菌或抑菌作用;否则就是滥用抗生素,除不会产生治疗作用外,还会引起耐药性,对肝肾功能也造成了负担。


胃病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感冒、发热、肌肉酸痛时,还会用到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但要注意,如果平时因防治血栓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的疾病而使用上述药物时,在用于治疗感冒前,应征求医生的意见。胃酸反流或胃溃疡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因为它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成人感冒用药切勿过量


很多人感冒后往往几种药一起服,感觉下猛药能好得更快,这样很不可取。现在的感冒药都是复方制剂,一次服用的药物种类多了,很容易造成用药过量,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或加重。选择感冒药时,一定要详细看说明书,选针对症状最重的那一种买,吃一种就行了。感冒本身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概一周左右就会自愈。感冒药千万不要长期服用,一般在感冒初期服用2-3天即可,平时要多注意喝水、休息、通风。


鼻用糖皮质激素含有“激素”,不敢用?


临床中给患者处方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患者常忧心忡忡,担心激素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对各种炎性疾病均有效。鼻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而发挥治疗作用。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和耐受性良好,局部不良反应仅有鼻腔干燥、刺激感、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症状多为轻度,同时长期使用(疗程一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总体上无显著影响。


儿童感冒勿服成人药


不少家长将成人感冒药减半给孩子服用,“这种做法相当危险”。由于小儿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剂量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属小儿禁用。例如速效伤风胶囊,主要含有氯苯那敏、对乙酰氯基酚、咖啡因和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氯基酚肝毒性强,3岁以下儿童禁用。还有感冒通,会导致小儿血尿和肾功能损害。此外,像银翘片、康必得等也尽量不要给3岁以下孩子服用。


哮喘药物选用


哮喘轻度发作用药:口服茶碱类药物,茶碱类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激素、异丙托溴铵等合用有增效作用。哮喘中度发作用药: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和抗胆碱药物(如短效异丙托溴铵、长效噻托溴铵)。哮喘重度或危重度发作用药:联合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氨茶碱:5mg/kg,用5%葡萄糖溶液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得少于10min)。24h内总量不超过1.2g~1.5g,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保持在5μg/ml~15μg/ml。


鼻炎药越用越无效?


许多鼻炎患者有这样的体会,某个鼻炎中成药刚用时,效果比较理想,但一两个月后就发现越用越没效果,病情甚至有反弹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刚用药时有效,说明药物适合患者当时的体质。但随着药物在患者体内发挥疗效,或者增强抗病功能,或者帮助驱除了病邪,这时,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也随之改变。所以,病人要及时复诊,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不能一种鼻炎药连续吃上1~2个月。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怎么分?


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其致病因素是病毒;而细菌性感冒则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其致病因素是细菌。这两者之间的分界线不算特别明显,但是通过一些基本情况,还是可以稍加区分。另外,生活中经常有人说感冒不用管,会自然好,这指的是病毒性感冒。当然,前提是这个人的身体素质良好,抵抗力强,这样的话可以在3到7天内自愈。此外,如果扁桃体或者咽部疼痛或者红肿,可以观察表面是否有白点,白点则是细菌感染的一大特征。

 

【呼吸家公众号爱心服务】
1、每晚7点-9点可回复公众号咨询医生。
2、回复:小报,查看以往答疑热点小报合辑。
3、回复呼吸家公众号:“哮喘1”或者“哮喘2”或者“慢阻肺”任意一个关键字,都可以把相应的科普宝典抱走哟~


如何早日控制哮喘和慢阻肺?这里有答案,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呼吸家。“呼吸家”是一个专注哮喘和慢阻肺管理的平台,提供最全面的调理方案、健康常识和呼吸慢病管理建议。